【概況】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于2019年2月掛牌成立,為縣政府工作部門。下屬河西解放紀念館、民樂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兩個事業單位。
【思想引領】挖掘選樹民樂縣“最美退役軍人”,召開民樂縣第一屆“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暨“老兵宣講團”聘書頒發、立功受獎集體送喜報活動;參與組織2023年春、秋兩季征兵工作和新兵歡送大會;召開2023年秋季退役士兵光榮返鄉歡迎大會;為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為入伍新兵家庭懸掛光榮牌,“讓服役光榮、退役也光榮”成為社會共識。組建縣、鎮、村三級“隴原先鋒”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194支,開展志愿活動34場次。挖掘各個領域的老兵宣講員13人,多形式、多層次組織老兵開展“進社區、進機關、進鄉鎮、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宣講活動18場次,樹立了新時代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的良好形象。
【移交安置】大力推行“陽光安置”,及時將4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在縣水務局農村供水保障中心工作;依法做好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軍休干部、企業軍轉干部資金預算、調整、發放等工作,全年共發放醫療保險、補助、一次性經濟補助等資金202萬元。
【教育培訓及就業創業】建立完善退役軍人就業人才庫,舉辦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適應性培訓班2期,培訓率達到98%;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足額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47萬元;29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參加了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審核辦理42名退役士兵參加普通高等學校學歷提升教育及減免學費事項,組織42名退役軍人參加省市專項就業招聘活動,組織2名退役軍人創業代表參加市縣組織的“百千萬”創業引領工程創業創新大賽。培育打造省、市、縣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4個;舉辦“春風行動”“金秋招聘”“直播帶崗”等招聘會4場次,達成就業意愿45人,實現企業人才需求與退役士兵就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優待撫恤】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傷殘撫恤管理辦法》,足額發放各類優撫資金和生活補助金1739萬元;審核認定2023年到齡60歲農村籍退役士兵領取生活補助人員78人;開展兩C人員身份認定核查工作。
【幫扶援助】完善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信息,扎實開展“愛心獻功臣”“情暖老兵·關愛幫扶”等活動,常態化走訪慰問參戰老兵、重點優撫對象、困難退役軍人。春節、“八一”建軍節期間,走訪慰問參戰老兵、重點優撫對象、困難退役軍人、執行任務官兵,發放慰問資金22.7萬元。學習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平安民樂建設和主動創穩工作,開展退役軍人矛盾問題集中攻堅行動,建立健全領導值班接訪、包案下訪、定期排查、分析研判等制度機制,著力做好矛盾問題排查化解、“治重化積”等工作,推動信訪事項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全縣退役軍人群體總體形勢安全穩定,信訪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揚。
【褒揚紀念】制定印發《民樂縣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若干措施》,成立民樂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負責縣內烈士紀念設施日常保護管理工作,逐步推動烈士紀念設施規范化保護管理。爭取2023年烈士紀念設施項目資金30萬元,重新規劃108座烈士墓碑,栽植圓柏150棵、移栽菊花2000株,架設20噸儲水罐1個、鋪設澆水管網1500米,制作烈士墓園簡介牌、紅色教育宣傳牌等7塊。通過積極申報,民樂縣烈士墓園被確定為張掖市市級烈士紀念設施。精心組織實施河西解放紀念館整改項目,爭取縣級資金30.6萬元,對河西解放紀念館進行重新布展已向社會開放。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為烈士尋親、“9·30”烈士紀念日等活動,依托清明節、“八一”建軍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學生等前往烈士墓園、河西解放紀念館開展緬懷祭掃等活動113場6500人次,營造崇尚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的良好社會風尚。
【雙擁共建】調整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民樂縣2023年度軍地互辦實事清單》,推動落實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作用,持續開展進軍營“六送”活動50余場次;春節、“八一”建軍節期間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品牌志愿服務等雙擁10項系列活動,營造“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組建民樂縣擁軍聯盟,發展首批21個成員單位,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提供醫療、購物、餐飲等7類43項優待優惠服務;各行業部門在車站、醫院、銀行、政務大廳、超市等公共場所設置“軍人優先”窗口,在縣城內各收費停車場落實“軍車免費”停車優待。精心打造雙擁特色品牌,將雙擁元素融入“三個示范區(園)”“小縣大城”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絲路田園綜合體、民樂縣新時代退役軍人紅色文化傳承教育基地、金山小學等4個雙擁共建示范點,進一步深化人武部雙擁共建示范點,成功爭創全省“雙擁模范縣”。
【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召開鎮、社管委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工作會議、業務培訓會議6場次,適時安排督促服務站階段性重點工作;開展全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法用法維護權益”普法活動,不斷增強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服務退役軍人能力。持續開展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活動,對已達標的服務站開展示范創建“回頭看”,按照“五有”“全覆蓋”要求,持續加強鎮、村退役軍人服務站“榮譽墻”“光榮榜”等政治文化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打造民聯鎮屯糧村、新天鎮杏園村、六壩鎮四壩村及嘉園、團結巷、金山社區等具有地域特色的11個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